该打针的孩子不打针,已经打过针的孩子却硬生生被人打了两次!
而做出这种匪夷所思行为的人,竟然还是自己的好闺蜜。
为了隐瞒自己孩子身体弱的事实,将别人家的孩子抱去重复接种疫苗,“亲闺蜜”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!
相识六年,信任换来背叛
最近,嘉兴发生了一件让人惊掉下巴的事。
一位妈妈发现,自己6岁的儿子竟然被闺蜜两次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男扮女装,冒名顶替她女儿接种疫苗。
展开剩余94%一次是百白破疫苗,另一次是流脑疫苗,更离谱的是,第二次接种时,距离男孩正常接种流脑疫苗仅仅才过去几天。
事情还得从六年前说起,这位妈妈,咱们暂且叫她刘女士,在小区里结识了一位邻居王女士。
两人的孩子年龄相仿,一个男孩,一个女孩,经常在一起玩耍。
慢慢地,刘女士和王女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,平时还互相帮忙照看孩子,关系别提多亲密了,周围的邻居都很羡慕她们这对好姐妹。
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,直到7月15日那天,一切都变了。
当天下午,刘女士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在小区里玩。
王女士走过来,热情地对小航说:“小航,朵朵今天要去打疫苗,你陪她一起去吧,有你陪着,朵朵就不会害怕了。”
刘女士想着都是熟人,而且之前也互相帮衬着带过孩子,没多想就同意了,还觉得王女士挺会照顾孩子情绪的。
谁能想到,这一去,却发生了让刘女士崩溃的事。
等小航打完针回来,一脸委屈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听到护士叫‘朵朵’,可我不是朵朵啊!”刘女士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感觉事情不对劲。
她赶紧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调出监控查看。
这一看,她差点晕过去。
监控画面里,王女士紧紧抱着小航,小航头上戴着粉色鸭舌帽,口罩把脸遮得严严实实,只露出一双眼睛。
叫号机响起“朵朵”的名字时,小航明显挣扎着想要跑,却被王女士死死搂住。
随后护士扫了码就直接给小航扎了针,整个过程中,护士似乎根本没仔细看小航的脸。
刘女士怎么也不敢相信,自己信任了六年的好闺蜜,竟然做出这种事。
可更让她崩溃的还在后头。
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于是要求卫生院帮忙查询王女士女儿上一次接种的时间和监控。
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,原来早在半年前,也就是去年12月,小航就已经被王女士带过去,用同样的方式,冒充朵朵打了一针疫苗。
当时小航回家后只跟妈妈说“阿姨抱我去打针”,刘女士因为忙,也没多问,压根没想到会是这么个情况。
刘女士又气又急,她怎么也想不明白,自己真心对待的闺蜜,为什么要这么做,这不仅是欺骗,更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啊!
“难言之隐”,是借口还是托词?
刘女士实在咽不下这口气,找到王女士当面对质。
王女士一开始还想狡辩,可在铁证面前,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。
在派出所里,王女士给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解释。
她说:“小航身体好,朵朵从小体弱,我总担心她疫苗没打全。要是漏了针,上学查疫苗本时被其他孩子歧视怎么办?”
她还声称,自己这么做是“临时起意”,没有恶意,只是想让女儿的疫苗接种记录看起来完整一些。
刘女士听到这番话,肺都要气炸了。
她愤怒地反驳道:“疫苗是给特定孩子接种的,怎么能随便顶替?就算朵朵身体不好,那也应该由她自己的监护人带她去打,凭什么拿我的孩子冒险?”
刘女士越想越后怕,小航两次被“顶替”,都没有哭闹反抗。
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在帮阿姨的女儿,可万一疫苗有什么副作用,或者对孩子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,谁来负责?
而且,据刘女士透露,报警后,王女士在派出所希望能和解,第三天又想通过朋友跟她和解,甚至还威胁说:“不和解的话,以后谁都别想好过。”
这让刘女士更加坚定了要追究到底的决心,她表示,自己不求赔偿,只希望王女士能公开道歉,给孩子和自己一个交代。
同时也希望借此给大家提个醒,警惕这种“以爱为名”的越界行为。
王女士所谓的“难言之隐”,在大家看来,不过是自私自利的借口。
为了自己女儿,就可以随意伤害别人的孩子,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。
真正的母爱,应该是有底线、有原则的,而不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。
医院流程形同虚设?
这件事里,除了王女士的行为让人唾弃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按照疫苗接种的规定,有着严格的“三查、七对、一验证”流程。
简单来说,医护人员不仅要仔细核对家长信息,更要认真确认接种孩子的身份。
包括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接种禁忌、接种部位等等,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。
可在这两次冒名顶替接种中,医护人员仅仅看了王女士提供的户口本信息,显示是“朵朵”的信息后,就给小航打了针。
对于孩子明显的挣扎、哭闹,以及性别差异,竟然丝毫没有察觉。
刘女士对此十分不解,她质问道:
“户口本是朵朵的,但孩子是我自己的儿子啊!护士难道不该仔细核对孩子的实际长相吗?小航是个6岁的男孩,和女孩在体型、外貌上肯定有区别,怎么可能看不出来?”
“户口本是朵朵的,但孩子是我自己的儿子啊!护士难道不该仔细核对孩子的实际长相吗?小航是个6岁的男孩,和女孩在体型、外貌上肯定有区别,怎么可能看不出来?”
面对质疑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区的护士解释称,很多小孩打针时会哭闹,家长会搂住孩子,这确实会给面部核对带来困难。
当时王女士抱着小航,他们主要核对的是王女士提供的信息,所以没发现问题。
配图
嘉兴嘉善县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副主任也表示,知道这个消息后,他们非常震惊,立刻报了警。
同时,他也承认,在核对信息的时候,确实存在一些漏洞。
配图
很多家长都是先核对信息,再把孩子带过来,打针过程中家长的遮挡行为,干扰了医护人员对孩子面部的核对。
不过,这些解释并不能让公众满意。
配图
大家纷纷表示,医院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,作为专业的医疗机构,本就应该严格执行接种流程,多留个心眼,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。
这次事件暴露了医院在疫苗接种流程上的重大漏洞,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改。
目前,嘉善县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紧急整改,要求接种时必须做到“人、证、卡”三方核对。
家长必须全程陪同并确认孩子身份,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。
孩子健康成焦点,法律介入
事情发生后,最让刘女士揪心的,就是孩子的健康问题。
小航两次被冒名顶替接种不同的疫苗,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?
这成了刘女士心里的一块大石头。
她翻出小航的疫苗本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接种记录,其中那两次不属于小航的“朵朵”的接种记录,显得格外刺眼,让她心里直发慌。
嘉兴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,由于之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,从现有的资料来看,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。
不过,小航重复接种的流脑和百白破疫苗均为灭活疫苗,理论上来说,对机体的损害相对较小。
为了保险起见,疾控中心会对小航持续观察3个月,期间会复查心电图、肝功能等项目,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,确保没有异常。
目前,当地警方已经以“故意伤害罪”对此事立案,王女士因“冒用他人身份信息”被约谈。
这起事件不仅是个人道德层面的问题,更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责任。
王女士的行为,已经严重侵犯了小航的人身权益,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资料参考:2025-08-15红星新闻——6岁男童被邻居带去顶替女孩打疫苗!倒查发现半年前也打过,男孩妈妈:没有同意和解,警方已立案
资料参考:2025-08-15红星新闻——6岁男童被邻居带去顶替女孩打疫苗!倒查发现半年前也打过,男孩妈妈:没有同意和解,警方已立案
发布于:安徽省英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